道德模范群星闪烁,志愿服务温暖人心,文明实践成果丰硕,宣城有礼深入人心,凡人善举不胜枚举,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……
展开我市精神文明建设“画卷”,一道道文明风景跃入眼帘,一股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。
2023年,我市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线,统筹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创建,大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,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。在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,宣城市、广德市、宁国市获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通报表扬,获评“优秀”等次,郎溪县在提名资格城市中位居全省前列。同时,泾县、绩溪县、旌德县成功创成安徽省文明城市。
处处好风景,人人讲文明。
眼下,我市已正式实现安徽省文明城市(区)全覆盖。可以说,文明的“软实力”正转化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“硬支撑”,为我市“追赶江浙、争先江淮”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。
聚焦全域文明 推动常态长效
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,是城市的内在气质。
近年来,我市常态化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,着力筑牢文明风尚的“筋”与“骨”、打造全民共建共享的“灵”与“魂”,努力实现市民幸福指数与城市文明的持续升级。
2023年,围绕市文明委全会提出的“努力在全省率先创成全域文明市”目标,市文明办召开争创全域文明示范市推进会,出台《宣城市奋力争创全域文明示范市的意见》,实施文明城市建设、文明养成教育、城市品质提升三大工程17项具体行动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“四不两直”督导,解决问题53个。市文明委常务班子调度制度化,全面建立涵盖实地考察、网上申报、问卷调查的领导机制,持续坚持周二网格巡查、周四路段巡查,常态开展市区街道社区、文明村镇测评。
文明创建,重在落实。
2023年,我市紧盯短板弱项,开展各类提升行动,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、获得感。
针对住宅小区、集贸市场等“三老”“三薄”问题,完成市区住宅小区3轮督查,验收117个小区杆线整治。评选“文明小区”10个、“文明楼道”100个、“文明集市”10个、“文明诚信经营户”100个、最佳网格64个。创新启用文明创建大数据平台,实施“你拍我改 文明宣城更干净”行动,累计整改问题34715个,整改率93.63%。评选“文明市民”105人,完成96个市级文明单位互学互鉴、32个市区文明校园互查互学,评选表彰市级“最美家庭”61户、“最美婆媳”42人,1户当选“全国最美家庭”。
创建为民、创建靠民、创建惠民。
当文明之风吹过宣城的每个角落,越来越多来自身边的文明“小确幸”触手可及。2023年,我市创建工作继续选好“小切口”,找准“关键点”,以身边“小确幸”彰显城市大文明。
窗外行人往来喧嚣,窗内只有醇厚的书香……走进宛陵城市阅读空间,只见书架上整齐摆放着一万余册书籍,市民们或站或坐,忘我地徜徉在书本之中,在翻开的纸页里感受翰墨书香。
“书香,是文明城市的底蕴。建设阅读空间,就是充分满足我们对美好生活、高品质阅读空间的需求,让我们便捷地享受公共阅读服务。”自去年宛陵城市阅读空间营业以来,这里已经成了不少市民全家闲暇时打卡最多的场所。
2023年,我市把阅读空间建设作为塑造城市气质、提升人文品质、彰显内涵特质的民心工程,高位推进落实。已建成宛陵城市阅读空间、澄江城市阅读空间等2个示范点,共有图书2.2万余册。接下来,我市还将持续扩大阅读空间半径,全力构建“十五分钟阅读圈”,让书香满城。
一花一世界,一墙一风景。在市区望溪巷,不经意间,就能和斑斓的墙绘撞个满怀。在巷道路两边,以文明礼仪、文明上网、文明餐桌、文明旅游等为重点内容,设计出1000平方米的墙绘。“好看的墙绘让原本冷冰冰的墙面‘活’了起来。”市民们表示,通过绘墙活动,普通的墙体成为传播文明理念的窗口,让市区又多了一道文明、和谐、美丽的风景线,让来往群众多了一份美的享受、美的愉悦。
不仅是墙绘,市区原先“素颜”的电表箱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“美妆升级”。2023年,我市启动了市区弱电表箱彩绘改造提升项目,对34条主次干道的410个落地箱体表面进行升级改造。根据道路街景设计了文明城市建设、绿色环保、文明旅游、二十四节气、关爱未成年人、志愿服务等11个彩绘主题。
公厕是一座城市文明形象的缩影。近年来,我市推进“厕所革命”,让市民“方便”更方便,对中心城区内21座独立式公厕、13座移动式公厕进行升级改造。同时,在原有老旧公厕基础上增设了独立母婴间12个、无障碍卫生间55个,不断满足市民需求。
聚焦文明风尚 弘扬时代新风
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。
一直以来,我市坚持抓好典型选树,凝聚榜样力量,共建大爱宣城,让向上向善的文明之风充盈宛陵大地每个角落。
2023年,我市持续夯实“好人宣城”品牌,双月选树“宣城好人”75人(组),当选“中国好人”1人、“安徽好人”3人、“安徽省道德模范”1人,1人候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。慰问各级好人41人,发放慰问金10.1万元。坚持举办感动宣城年度人物发布仪式、第十届讲好人故事大赛、第14届全市中华诗文诵读比赛,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实现县市区首轮巡回。
“红白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,厚养薄葬、喜事新办、丧事简办的多了。铺张浪费的现象少了,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多了。”这是近年来,村民们对身边风气变化最真实的体会。
正如村民所言,近年来我市坚持久久为功,推进移风易俗,弘扬社会文明风尚。2023年,评选发布了年度“移风易俗十大实事”,制发清明、冬至文明祭祀倡议书,助力禁燃禁放活动,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破除陈规陋习、培树文明新风。牵头开展餐饮浪费问题专项治理行动,广泛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,宣城家训馆全年接待参观群众5224人次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培育文明乡风中,为了提高村民积极性,我市还创新开展“道德积分制”试点工作。
卢村乡唐流村“生态美超市”是我市首家道德积分制超市。通过道德积分兑换物品,近年来,该村村民文明行为习惯逐步养成,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不断加强,群众环保意识有效提升,移风易俗蔚然成风。目前,“道德积分制”工作已在全市354个村全面铺开,累计兑换近9万余人次,兑换物资金额107.7万余元。
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兴则国兴。2023年,我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传递和塑造出未成年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。表彰了市“十佳新时代好少年”及提名奖各10名、“百优新时代好少年”118名,1人当选安徽省“新时代好少年”。对全市81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星级评定,表彰七星级以上54所。开展“传承家风家训,我是小小讲解员”活动,组织24名“红领巾讲解员”讲解实践。
网络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。我市不遗余力加大网络文明建设力度,营造清朗清新的网络环境。
突出价值导向,组织405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514名志愿者参与11个网络文明互动话题,总阅读量120.2万次。组织开展“宣城有礼·文明有你”系列宣传,其中“文明我来绘”收到全市中小学生作品287幅,2幅被中国文明网“少年儿童心向党”专栏采用;“宣讲时间”聚焦外卖快递小哥等群体,推出专栏8期,人民网、央广网、安徽文明网关注转发,点击量超100万次。开设“文明创建曝光台”栏目,定期曝光文明创建常态督查中发现的问题,共推出48期,督促相关部门整改。
聚焦群众需求 推深文明实践
新时代文明实践,是时代之需、使命所系、群众所盼。
我市不断聚焦群众需求,健全工作机制,创新活动载体,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、遍地开花,绽放文明芬芳。
——理论宣讲落地见效。举办第五届新时代文明实践艺术化宣讲比赛,13个作品获奖展演。400余名“百姓名嘴”走进“农民夜校”、新风堂等群众身边阵地,分众分类开展理论微宣讲2000余场次,覆盖10万余人次。
——制度体系不断规范。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覆盖县级自评、市级评估。以大比武形式评出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和15个示范站。明确市直单位开展志愿服务评估细则,推动文明实践进基层。制发《宣城市区志愿服务组织绩效评价办法(试行)》及绩效评价细则,21家组织获32.9万元奖补。开展2023年市区志愿服务组织培育项目支持工作,组织专题培训2次,16个项目获18万元扶持资金,评选市级志愿服务典型43个,6个获省“月评十佳”。志愿活动丰富多彩。每月发布全市文明实践中心(所、站)活动菜单累计85796场次。举办文明实践月月行集中示范活动16场次。开展纪念学雷锋60周年系列活动,拍摄《宣扬美德 雷锋满城》专题片。举办第七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,33个优质项目获得19.6万元扶持资金。
提到志愿服务,就不得不提我市志愿服务的一张“闪亮名片”——“雷锋超市”。
什么是“雷锋超市”?2018年10月,我市在全省率先建设“雷锋超市”。虽然名字叫超市,但和其他超市不同,这里的衣物鞋帽等物品只送,不卖,专门免费服务群众。所以,“雷锋超市”被居民称为:家门口的“爱心驿站”。
截至目前,我市已建立11家“雷锋超市”。如今,超市的“生意”越来越旺,“服务”越来越丰富。除了原有的每年向有需要的群众发放衣物等物品外,社区还依托“雷锋超市”开展义诊、义剪、为环卫工人免费供应饮水、公益课堂等几十项志愿服务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目前超市的服务形式由“被动接受”向“主动对接”转变。对群众提出的急难愁盼问题,“雷锋超市”公益服务微信群,定向将问题派发给可提供服务的组织和人员,实现爱心服务需求和志愿服务供给的无缝衔接。截至目前,通过超市对接,已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服务活动1200余场次,受益群众近20万人次。
同心掬得满庭芳,文明花开满园春。站在新的起点,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持续在更深、更精、更细、更实上下功夫,着力打造全域“文明版图”,着力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,着力培育时代新风新貌,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宣城实践作出更大贡献。(宣城日报 刘畅)